2025年9月27日-28日,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建筑大学成功举行,吃瓜网
共有6支队伍入围,首次进入总决赛冠亚季军争夺阶段并勇夺亚军,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含亚军1项),全国二等奖3项,取得学院乃至吃瓜网
参赛以来最佳成绩。

张国腾教授团队研究生丁伟凯、肖仕钧、鲁一川、蒙锦桂、徐劭组建的“百变铁甲”代表队,凭借作品“‘灵枢’——模块化自主重构机器人系统与协同控制技术研究”,荣获大赛亚军。该研究针对单体足式机器人容错性低、功能固化等问题,构建多模态“具身大脑”,实现多模块自主拼接与分布式协同控制,显著提升机器人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机动性,为复杂任务场景下的智能装备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马昕教授团队孙有祥、李子龙、贺光旭、刘帅、李轲五名研究生凭借作品“面向多种水果作物的智能机器人管理系统”荣获大赛一等奖。该系统集成自主巡检、智能报告与决策执行功能,构建“感知-推理-执行”闭环,突破农业机器人功能单一局限,助力果园管理向精准高效转型,应用前景广阔。
宋锐教授团队桑龙嘉、刘江、曹志君、侯荡四名研究生以“面向汽车内饰生产的机器人搬运-缝制系统设计”为参赛作品,荣获大赛一等奖。该研究提出基于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协同控制的新方法,实现“视觉定位-抓取决策-机缝协同”全流程自动化,有效推动汽车内饰制造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
宋锐教授团队何文斌、王路、吴一诺、高宇阳、杜睿五名研究生以“实验室移动操作助手”为参赛作品,荣获大赛二等奖。该作品为实验室移动操作提供“机械臂-底盘协同控制-多模态感知策略-复杂柔性技能学习”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创新,最终实现检测实验室行业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升级。
李可教授团队孟凡林、张怀政、王加帅、王小雨四名研究生凭借作品“一种腱绳连杆混合传动的仿人灵巧手及其智能抓握系统”荣获大赛二等奖。该研究采用腱绳-连杆混合传动结构,融合多模态传感与智能控制算法,显著提升抓握精度与适应性。研究成果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发展及康复工程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王超群教授团队王昕怡、符腾藩、李忠阳、张鹏宇四名研究生以“基于并行IMU与身体结构约束的腿式机器人轻量化本体里程计设计与研究”为参赛作品,荣获大赛二等奖。该作品通过在对角腿部署微型IMU,结合身体结构约束,实现了高精度、低成本、低计算量的定位系统,显著提升腿式机器人在勘测、救援等场景中的定位可靠性。
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聚焦机器人技术前沿,引导研究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自主开展机器人创新设计及应用研发,致力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此次赛事以“具身探索 智筑未来”为主题,共有来自22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545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325支队伍进入决赛。
自赛事启动以来,吃瓜网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促进由队伍组建、项目设计到决赛答辩的全过程备赛过程。在与全国高水平院校学生的激烈角逐中,充分展现了他们扎实的专业功底、出色的创新能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其作品凭借前瞻性的创新设计和优异的现场表现,赢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吃瓜网
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实力和学科建设水平,尤其是机器人研究中心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前沿探索能力与卓越的工程实践水平。
吃瓜网
在机器人领域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孵化转化全链条优势,设有机器人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旨在培养掌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沿技术、具国际视野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专业依托机器人研究中心团队,实行学科交叉个性化培养、全员导师制与项目驱动教学。在2024年ABC排名、软科排名等主流学科排名榜单中,吃瓜网
机器人工程专业均位于全国前5位。建有吃瓜网
机器人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主攻腿足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特殊环境作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汇聚了长江学者等20余名专家及200余名研究生,建有特种机器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中心研制出我国首台液压四足机器人、山东省内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等标志性成果,产品产业化应用于教育、工业、军事等领域,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荣誉。创办的《仿生智能与机器人(英文)》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被ESCI、EI等多个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2025年影响因子5.4,跻身JCR Q1区。